喷码机耗材 近期水泥行业动态:上周水泥指数下跌1.75%,基本和建材指数持平。1-4月水泥产量5.81亿吨,同比下滑14.8%,4月单月水泥产量1.95亿吨,同比下滑18.9%,降幅环比有所扩大,一是因为疫情导致部分区域需求恢复受阻,尤其是道路运输不畅,二是资金短缺使得工程项目开工率偏低。 预计5月份水泥产量仍保持两位数下滑。6月疫情影响因素解除后有助于需求恢复,但在淡季水泥企业可能加快抢占市场份额,或导致价格竞争加剧。上周全国水泥市场价格481元/吨,环比下滑5.8元/吨。价格下调地区仍集中在华东、中南和西南地区,幅度20-50元/吨。5月下旬,国内水泥市场需求陆续进入淡季,大部分地区出现持续雨水天气,影响市场成交,库存不断攀升,大部分地区企业库存升至70%以上或满库状态,销售压力加大,竞争渐起,致使水泥价格继续回落。 核心观点: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22年GDP增长5.5%的目标,稳增长目标下,下半年需求仍有望回暖。22Q1水泥价格仍高于去年同期,反映价格传导能力仍在,但销量损失较多使得利润下滑。6月疫情恢复后,水泥发货有望边际好转,但考虑到梅雨季节临近,需求恢复或有限,且受市场竞争加剧影响,价格端有一定下滑压力,预计整体二季度水泥企业业绩压力仍存;Q3表现值得期待,因煤价影响同比减弱+旺季涨价+去年销量低基数,业绩恢复弹性较大,估值有望修复。中长期看水泥已步入需求下行期,未来行业关注点将聚焦于“双控”“双碳”目标下行业供给端改变带来的机会:a)政策要求2025年标杆产能比重超过30%,未来行业2500T/D及以下规模产能有望陆续退出,总产能将收缩8.6%以上。b)水泥行业未来有望纳入碳交易,碳税+减排改造加剧小企业成本压力,龙头竞争优势凸显,有望通过兼并收购进一步扩张,话语权增强,价格中枢有望逐步抬升。中长期来看,水泥行业整体或呈“量减价增”趋势发展,纳入碳交易后,或加速供给端集中度提升,龙头份额提升有望支撑业绩增长。从股息率及估值角度,水泥股仍具有较高的投资性价比。 推荐成长性较优的【上峰水泥】、【华新水泥】,龙头【海螺水泥】,混凝土减水剂成长性更优,龙头α突出,首推【苏博特】。 21年水泥需求较为疲软,主要原因可能系:1)房地产需求大幅下滑,下半年新开工、销售持续下降;2)专项债发放尚未落实到新项目上;3)资金短缺及原材料价格大涨,工地提前停工;4)“能耗双控”和电力短缺,企业被迫减产。 22年来看,需求端,我们预计地产的下滑仍会对水泥需求形成较大拖累,稳增长背景下基建发力可能性较大,但预计仍难以扭转整体需求下滑的局面,我们估计22年水泥需求下滑幅度或在5%-10%。 从各省年初制定的错峰生产计划来看,除华北地区外,其他区域22年错峰生产天数相比21年均有所增长,我们预计全年供给端约束力度更大。 全国各省区5 月份继续进行错峰停窑, 其中,中西部省份停窑天数在10-15 天。湖南、江西、四川、重庆、云南、贵州等中西部省份5 月份计划停窑10-15 天;山东原计划5月21 日至6 月9 日集中停窑20 天, 各企业改为自主停窑, 21 日起全省6 成熟料线陆续停产。河北、河南计划5月下旬停窑10 天, 河北停窑率30%,河南停窑率70%; 山西不执行停窑。浙江5-6 月计划停窑10 天, 5 月下旬大部分熟料线未停。 2020年水泥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占整个建材行业比重达83%,是排放量最大的子行业,减排压力大。未来有望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,参考前期试点经验,配额计算方法可能以基准线法为主(实际产量*行业排放基准值*减排因子),意味着产能利用率高/排放更低的企业竞争优势更大,小企业被迫减产或购买碳汇,从全国7个地方试点运行情况看,近两年加权平均碳价约在40元/吨左右,而海外碳配额价格已高达50-60欧元/吨,且碳配额逐年收紧,小企业迫于成本压力或将加快出清,利好龙头份额提升,且区域话语权进一步增强,提升价格传导能力,价格中枢有望继续上移。 政策要求2025年标杆产能比重超过30%,未来行业2500T/D及以下规模产能有望陆续退出,总产能将收缩8.6%以上。国家发改委发布《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(2021年版)》,其中规定水泥熟料单位产品综合能耗的基准水平为117kg标煤/吨,标杆水平为100kg标煤/吨,根据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指导意见要求,到2025年水泥等重点行业达到标杆水平的产能比例超过30%。根据数字水泥网统计,当前全国能够达到基准水平的水泥熟料产能占比达75%,达到标杆水平的比例仅有5%,若要实现2025年目标,对现有产能的能耗仍需进一步降低。 根据我们统计,水泥行业2500吨/日及以下的产线共642条,年产能达4.58亿吨,占行业总产能比重约为26%,其中西南地区最多,达1.3亿吨,其次为华东,21年山东省已明确指出2022年底前,2500吨/日规模的熟料生产线整合退出一半以上,2025年底前,2500t/d规模的熟料生产线全部整合退出,率先将产能退出提升到政策层面,预计后续各省政策有望陆续出台。若按1.5:1的置换比例,则行业产能最低将净缩减1.5亿吨,占当前产能的比重达8.6%。 工信部21年7月20日晚发布修订后的《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》,自2021年8月1日起施行,相比于2017年版本,整体对水泥新增产能的管控进一步趋严,修订内容包括对置换比例和置换范围做出调整,要求位于国家规定的环境敏感区/非敏感区的建设项目,产能置换比例分别不低于2:1和1.5:1(vs2017年规定的1.5:1和1.25:1),同时要求跨省置换水泥熟料指标,产能置换比例不低于2:1,提高了水泥跨省置换比例,之前水泥企业较多通过异地置换的方式处理过剩产能,新增产能使得部分地区供需平衡被打破,对区域水泥价格造成扰动,而新的置换办法对异地置换加大限制,有利于进一步优化水泥行业供给格局,压减过剩产能。 水泥行业短期景气度可借助高频数据发货率,磨机开工率,库存、价格、水煤价差来进行判断,水泥出货率以及磨机开工率可作为下游需求强弱的判断指标,由于水泥企业库容量很小,因此短期库存的变化则成为供需波动的放大器,而库存的高低是水泥价格调整的基础,水泥价格则直接影响了水泥企业的收入,借助成本端煤价的走势可进一步判断水泥企业的盈利状况。近期水泥行情回顾(0528) 水泥出货率:环比保持不变,华东小幅上涨 磨机开工率:周环比下降3pct,中南、东北地区降幅明显 库存:周环比高1.3pct,西南地区库存上升 价格:环比下降5.8元/吨,西南、中南地区降幅明显 水煤价差:周环比下降6元/吨,年同比低21元/吨 上周全国水泥出货率64%,周环比保持不变,年同比低12pct.5月下旬,国内水泥市场需求陆续进入淡季,大部分地区出现持续雨水天气,影响市场成交,库存不断攀升,大部分地区企业库存升至70%以上或满库状态,销售压力加大,竞争渐起,致使水泥价格继续回落。 华北地区水泥出货率53%,周环比保持不变,年同比低26pct,北京地区水泥出货率保持在4成,天津、内蒙古地区出货率保持在5成,河北地区出货率环比下降10pct,山西地区保持在5成半;东北地区水泥出货率为42%,周环比低5pct,年同比低26pct,东北地区部分开窑,辽宁地区出货率保持在5成,吉林地区出货率下降15pct,黑龙江地区出货率保持在3成。 华东地区水泥出货率66%,周环比高4pct,年同比低6pct,上海地区水泥出货保持在一成半,江苏地区水泥出货率环比上升35pct,浙江地区水泥出货率保持在8成半,江西地区出货保持在6成,安徽地区保持在7成半,福建地区出货率下降5pct,山东地区水泥出货率保持在8成;中南地区出货率63%,周环比低3pct,年同比低11pct,河南地区出货率环比上升10pct,湖北地区保持在7成半,湖南、广董地区水泥出货率环比下降10pct,海南地区出货保持在7成,广西地区环比下降5pct;西南地区出货率56%,周环比高3pct,年同比低18pct,重庆地区水泥环比上升10pct,四川地区水泥出货率保持在7成,贵州地区水泥出货保持在5成,云南地区出货保持在4成半;西北地区出货率63%,周环比高9pct,年同比低10pct,陕西地区出货率8成,甘肃地区保持在9成, 青海地区出货率环比上升40pct,宁夏地区出货率环比上升5pct,新疆地区水泥出货保持在4成。 上周全国水泥磨机开工率51%,周环比下降3pct,年同比低17pct.华北地区水泥磨机开工42%,周环比低2pct,年同比低15pct,北京地区磨机开工率保持在3成,天津地区磨机开工保持在2成半,河北地区开工率保持在6成半,山西地区开工率保持在5成,内蒙古地区开工率环比下降10pct;东北地区水泥磨机开工率为38%,周环比低3pct,年同比低22pct.辽宁地区磨机开工率保持在4成,吉林地区磨机开工率环比下降10pct,黑龙江地区保持在4成。 华东地区水泥磨机开工率52%,周环比低1pct,年同比低21pct,上海地区开工已停止,江苏地区磨机开工保持在7成半,浙江地区开工率环比下降5pct,安徽地区开工率保持在6成半,江西、福建地区磨机开工率环比下降5pct,山东地区环比上升5pct;中南地区水泥磨机开工53%,周环比低7pct,年同比低15pct,河南地区开工率保持在5成半,湖北、湖南地区开工率保持在6成,广西地区开工率环比下降10pct,广东、海南地区环比下降15pct;西南地区开工率53%,周环比低3pct,年同比低23pct,四川、重庆地区开工率环比下降10pct,贵州地区保持在4成、云南地区保持在5成,拉萨地区开工率环比上升5pct;西北地区开工率61%,周环比低1pct,年同比低7pct,陕西地区开工率保持在6成,甘肃地区保持在6成半,新疆地区开工率保持在6成半,青海地区开工率保持在7成,宁夏地区开工率环比下降5pct。 上周全国水泥库存71%,周环比高1.3pct,年同比高16pct,库存仍高位运行。 华北地区水泥库存62%,周环比高1pct,年同比高8pct,北京地区水泥库存保持在3成,天津地区水泥库存保持在5成,内蒙古地区库存保持在7成,山西、河北地区水泥库存保持在8成;东北地区水泥库存73%,周环比不变,年同比高30pct,黑龙江、吉林地区水泥库存保持在7成,辽宁江地区水泥库存保持在八成。 华东地区水泥库存74%,周环比高0.7pct,年同比高19pct,上海、安徽地区水泥库存保持在8成,江苏、浙江、广西、山东地区水泥库存保持在7成,福建地区库存环比上升5pct;中南地区水泥库存73%,周环比高1.7pct,年同比高9pct,河南、湖北、海南地区水泥库存保持在七成,广东地区保持在8成,湖南、广西地区库存环比上升5pct;西南地区水泥库存69%,周环比高5pct,年同比高14pct,重庆地区库存保持在七成,四川地区保持在6成半,贵州、云南地区库存环比上升;西北地区水泥库存62%,周环比低2pct,年同比高16pct,陕西、青海、宁夏地区水泥保持在7成,甘肃地区水泥库存环比下降10pct,新疆地区水泥库存保持在六成。 上周全国水泥价格481元/吨,周环比低5.8元/吨,年同比高15.6元/吨。价格延续下跌走势。 华北地区水泥均价530元/吨,周环比保持不变,年同比高90元/吨,华北地区水泥价格稳中有落。北京地区水泥价格平稳,疫情持续,政府管控严格,水泥需求大幅萎缩,企业出货同比下滑60%左右,目前需求仅剩3-4成水平。天津地区疫情也再次出现反复,部分区域临时封控,工程项目无法施工,企业出货只有4成左右,整体价格下行压力较大。河北地区水泥价格平稳,本地水泥需求不温不火,外运北京、天津不畅,企业日出货5成左右,库存仍处于高位,后期价格或将继续下行。山西等地区水泥价格暂稳,本地新开工项目较少,市场需求表现清淡。东北地区水泥均价507元/吨,周环比保持不变,年同比高70元/吨。辽宁地区水泥价格趋强运行,企业发货维持在5-6成水平,阶段性降雨对市场需求略有影响,但需求偏弱主要还是下游资金情况较差,疫情趋于稳定后,水泥需求暂未出现集中释放现象,企业因利润微薄,后期有推涨价格计划。 华东地区水泥均价476元/吨,周环比下降10元/吨,年同比低30.7元/吨。华东地区水泥价格继续下行。江苏地区水泥价格平稳,下游工程和搅拌站开工率提升,外来水泥进入量大幅减少,本地企业发货基本能达产销平衡。浙江地区水泥价格下调20元/吨,价格下调主要是外围低价水泥冲击,以及周边地区价格均有回落,导致本地价格跟随走低,目前企业发货7-9成。安徽地区水泥价格普降40-70元/吨。价格下调原因:一是孰料价格累计下调100元/吨,粉磨站生产成本降低;二是市场需求表现一般,企业发货7-8成,库存高位运行,周边地区不断冲击本地市场,导致价格大幅下滑。江西地区水泥价格暂稳,受持续降雨和房地产新开工项目较少双重影响,市场需求表现较差,企业发货5-6成,后期价格下行趋势明显。福建地区水泥价格下调15-20元/吨,雨水天气增多,工程项目和搅拌站开工受限,水泥需求表现疲软,企业发货不足5成,虽然企业有执行错峰生产,但库存仍在高位运行,为缓解库存压力,企业降价促销。山东地区水泥价格暂稳,市场需求稳定,受外围低价水泥进入影响,本地企业销售压力不断增加,预计后期价格将趋弱运行。 中南地区水泥均价468元/吨,周环比低6.7元/吨,年同比低27.5元/吨。中南地区水泥价格继续回落。广东地区水泥价格下调20-30元/吨,一是雨水天气不断,市场需求表现疲软,企业发货仅5-6成,库存高位承压;二是外围低价水泥冲击严重,本地企业为缩小价差,增加出货量,陆续下调价格。广西地区水泥价格下调20-30元/吨,房地产项目需求较差,以及雨水天气持续,搅拌站开工率无法提升,水泥企业日出货仅在5成左右,销售压力较大,为提升出货量,企业陆续下调价格。湖南地区水泥价格回落20-30元/吨,雨水天气断断续续,下游基建项目和搅拌站无法正常施工,市场需求表现欠佳,企业发货3-5成,库存压力增加,部分企业为增加出货量下调价格。湖北地区水泥价格下调后平稳,下游需求稳定,企业出货维持在7-8成,库存高位运行,目前价格已降至成本线,后续计划推涨。河南地区水泥企业再次公布价格上调60元/吨,实际执行30元/吨,价格上调主要是价格推涨反反复复,一直未能成功,在底部徘徊,企业利润微薄,加之省内企业熟料生产线夏季错峰生产执行情况良好,顺势继续推涨价格。 西南地区水泥均价419元/吨,周环比下降12.5元,年同比高33.8元/吨,西南地区水泥价格再次下调。四川区水泥价格下调20元/吨,阴雨天气持续,工程项目和搅拌站施工不畅,市场需求表现清淡,企业发货维持6-7成,库存上升,价格不断回落。重庆地区水泥企业继续推涨价格30元/吨,价格上调仍然是企业开展行业自律措施,但本轮价格上涨或有较大难度,一是近期雨水天气频繁,工程项目施工进度受影响,水泥企业出货维持在6-7成;二是企业间尚在竞争情况,个别企业有暗降。云南地区水泥价格下调20元/吨,价格下调原因:一是前期价格上调过程中,部分企业未落实到位;二是雨水天气不断,水泥需求进一步下滑,企业库存压力仍在增加,企业被迫下调价格。贵州地区水泥价格下调30-50元/吨,一是持续雨水天气,下游工程项目施工受阻,水泥需求继续减弱,企业虽在执行错峰停产,但库存仍居高不下;二是周边地区水泥价格不断下调,企业外运大幅减少,甚至出现外围地区低价水泥回流现象;三是个别企业不断下调水泥价格,为防止价差拉大,其他企业被迫跟进。 西北地区水泥均价489元/吨,周环比低3.3元/吨,年同比高11.7元/吨,西北地区水泥价格保持平稳。陕西关中地区水泥价格下调20-30元/吨,市场资金短缺,工程项目以及搅拌站开工率不足,下游需求表现一般,企业出货7-8成,加上河南以及山西地区低价水泥不断进入,为维护市场份额,本地企业陆续下调价格。甘肃地区水泥价格平稳,下游需求较前期变化不大,企业出货保持8-9成相对较好水平,库存低位运行。青海地区水泥价格平稳,疫情得到有效控制,下游需求陆续恢复,目前企业出货增至6-7成,短期库存仍在80%以上或满库。 本周全国水煤价差380元/吨,周环比下降6元/吨,年同比低21元/吨。产地方面,目前国内主产区主流煤矿以优先兑现长协为主,落实中长期合同价格,波动不大。市场资源方面,主流煤矿保长协后对外可售资源有限,同时临近月底,局部地区煤炭产量有所收紧。但煤矿销售情况略有分化,多数煤矿出货平稳,部分煤矿因终端用户采购节奏稍有放缓,贸易商观望情绪也有加重影响,坑口有少量库存累积;但主要流向化工用户的煤矿仍可保持热销,拉煤车辆未有明显减少。港口方面,本周北方港口动力煤市场整体维持僵持,实际成交有限。大秦线检修结束,运能恢复正常,港口库存逐步回升。需求端,沿海地区电厂日耗继续在偏低水平徘徊,采购市场煤积极性不高,需求整体偏弱。贸易商情绪分化,部分贸易商受前期到港成本支撑,且对后市需求持看好预期,报价相对坚挺,也有个别贸易商已暂停报价;另有部分贸易商让利出货心理较强,但实际成交也较有限。 (文章来源:天风证券) 文章来源:天风证券![]() |
![]() 鲜花 |
![]() 握手 |
![]() 雷人 |
![]() 路过 |
![]() 鸡蛋 |